Search

2015年无人机公司2累计融资4.5美元,在农业领域它们能发挥多大作用

iNote-

据数据服务商CB Insights提供同的数据显示,2015年农业无人机初创公司通过74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4.5亿美元,融资额比2014年增长300%。

通过AgFunder2015年发布的无人机报告,我们了解到并非所有的无人机公司都进军了农业。但是,在2015年,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公司-深圳大疆,在获得7500万美元B轮融资后,在2015年12月份宣布推出第一代大疆农用无人机MG-1。

大疆MG-1使一款具有防尘、防水、耐腐蚀并且可以折叠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大疆并不是第一家进军农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企业。早在2007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就已经批准RMAX可用于农业领域使用。日本的水稻种植户已经开始使用这款机器。

大疆农用无人机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许多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毕竟,MG-1续航只有12分钟,只能载重10公斤药液。也就是一小时只能喷洒50亩地,对一些面积较大的农场并不适用。

大疆新闻发言人也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她说大疆农用无人机主要针对中国小而散的耕地,并不适用大规模耕地。

续航时间和载重能力,确实影响了农用无人机在喷洒农药方面的大面积使用。如果无人机能够病虫预测预报、作物病虫害、缺素症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的话,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是有可利用空间的。

围绕农用无人机的炒作,无疑会有助于它的发展,问题是无人机对农业真的有用吗?尽管许多农民认为无人机对他们来说就是可以替代一部分喷洒劳动,但是一些无人机厂商已经开始探索使用无人机进行作物拍照,数据收集等对电池等要求不是特别严格的农业应用领域。

正如Digital Harvest公司CEO Young Kim 所说“我们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在农业领域使用无人机,我们也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无人机不肯能用来做所有的事情,我们用无人机来做一小部分特殊的事情,毕竟操作无人机需要很多的人,而且单次的作业面积也有限。

低空飞行及获取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是无人机的一个重要应用点。飞机、卫星等由于高度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获得相同分辨率和详细的数据内容。但是,目前还没有公司可以建立标准的农用图像采集、分析服务。

常态化差值植生指标、红外光谱、温度等参数可以是无人机可以捕获的指标,但是哪个指标对促进农业生产有效,目前还存在着争论。而且,对农民来说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字并没有用,还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公司利用软件分析得出结论后,将诊断结果发送到农民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有时,无人机服务团队还要亲自到田间勘察,通过和农民交流,了解农民到底需要什么。这些过程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见得好。

如果无人机能够每天可以到固定田块诊断一次,并及时反馈作物营养、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这才是无人机的真正价值。

自动跟踪拍摄和GPS自动导航功能使无人机可以进行自动扫描和图像识别,完成即时诊断。病虫害发生情况、灌溉渗漏等其他生产事故的快速响应,对种植者来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分析采集的数据是否用,也是一大挑战。”

创业
发表于 2016-06-03,更新于 2024-04-26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