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24 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看农机发展趋势

iNote-解析人工智能行业趋势与投资前景

今年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xhibition)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面积达到了 3 万平方米,覆盖了 W1-4、E1-4 展馆,甚至露天广场也用来做露天展。本次展会吸引了大量观众,这里不仅是展商之间的交流平台,更是中国农业机械领域的重要展示和公众互动场所。

趋势分析

在展会上,呈现出了几大显著的行业趋势:

1. 国产大型装备的逐步成熟

中联重工、潍柴动力的大型拖拉机,收获机、翻耕机等设备体积庞大、动力充足,逐渐满足了国内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2. 小型装备的多样化发展

从种子分选到中耕植保,再到采收,许多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形的小型机械应运而生。这些小型设备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尤其适合地形复杂的丘陵山地。

3. 细分市场的兴起

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例如已有多家企业进入水稻立体育秧的机械化生产领域。细分市场的崛起为新进入者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和差异化机会。

4. 智能化设备的整机配套

过去几年在“双创”浪潮中生存下来的科技企业,如今逐步转向为大型农机制造商提供整机配套服务,涵盖电控、电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仪表盘等领域。类似丰疆智能这样的企业从最初试图颠覆行业的雄心,回归到务实地为行业提供配套支持。

5. 机器人企业的艰难探索

展会上的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采摘机器人领域,如葡萄和猕猴桃的采摘机器人。然而,现阶段采摘机器人在成本、效率和稳定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推广难度较大,尚处于技术逐步完善和市场早期发展阶段。

6. 上下游供应链的高度完备

此次展会的供应链展商覆盖面广,从车桥,传动装置到密封圈,以及智能农机解决方案,一应俱全。这种完备的产业链条为有创新理念的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使其有可能制造出完全国产化的农机设备。

7. 农机出海的机遇

本次展会吸引了大量来自东南亚和中亚的经销商,他们在寻找适合本地需求的中国农机产品。中国农机具备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且目前正处于拓展海外市场的早期阶段,这为国际经销商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找到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备良好盈利潜力的产品。

思考与建议

对于新兴企业而言,进入传统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领域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大型装备领域,一些央企和国企已经深耕多年,积累了强大的产业基础,新企业贸然进入将面临极其激烈的竞争和较高的失败风险。因此,对于小型企业来说,与大型企业合作,成为其供应链中的配套供应商可能是更加可行的路径。智能农机企业从整机制造转向配套服务就是这种策略的成功示范。

新进入者应优先考虑小型农机的细分市场,识别未被满足的特定需求,以逐步在行业中建立影响力。设施农业领域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价格波动及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设施农业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食物供应渠道,设施农业为新兴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目前,中国尚未出现类似于约翰迪尔、凯斯这样的全球性农业机械巨头,这对本土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机会。要抓住这一机会,不仅需要在自主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还需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并购和重组等手段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值得农业机械企业深入研究和借鉴。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农业这一非标准化环境中的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尤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在初级阶段,但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智能农业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iNote Lab

iNote Lab

发布于 2024-10-29, 更新于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