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iNote-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十九大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提法,可以说对未来五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定下了基调,“乡村”、“振兴”、“战略”3组词汇六个字组合在一起放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可见分量之重,意义之深远。首先,以前各类党和政府报告、意见中关于三农问题一般都用农业农村来描述,这是第一次用“乡村”一词来阐述党的农业农村政策,“乡村”相比于“农村”更有情怀,有对故乡、对泥土的眷恋,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八大、十九大一直在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十九大报告中,没有用”乡村复兴战略”而是用“乡村振兴战略”,说明我们中国的农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特别是二战之后,石油产业带动西方化工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化学农业的发展,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有了长足发展,而中国化工产业虽然现在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中国的化肥农药,特别使新农药研制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很多。优质农资仍然被杜邦、拜尔、先正达、雅苒、以色列化工等世界巨头垄断。把一项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以往关于农村的,基本是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某一突出矛盾,着力补齐短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从战略大局部署,后续重磅政策可期。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关乎6亿多农民的生计问题,还关系全国人口的吃穿住用行方方面面。所以,十九大重申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世界发展长期趋势看,农业从业人口仍会不断减少,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单位面积农作物产品大幅提高,所带来的粮食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发展推动的农业从业人口不断的城镇化进程。但是,不能因为农业从业人口少了,就减少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反之,更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要研究如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如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何确保农民离土不离乡等现实问题,如何让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新兴技术融合发展,使农业分享技术红利。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民和基层农村组织长期实践得出的有有效经营经验,要长期坚持下去。中国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形势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不断发展,各类资源要素不断优化调整的新形式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但是,不论经营制度如何变化,土地承包经营这一惠及所有农民的土地政策不会变。到 2027/28年,第二轮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到期,为此十九大报告未雨绸缪的提出,将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长三十年,这相当于给广大农民发了一个三十年的政策大红包。未来在土地“三权”分置大框架下,经营权流转带来的土地资产盘活,会给农村土地价值带来更多的升值空间。

粮食安全,既包括粮食产量安全还包括粮食质量安全。大众普遍关心粮食质量安全,关注有机生活方式、关心农药残留、动物激素、重金属超标。很少有人关注粮食产量安全,其实粮食产量安全威胁从来都没有减轻过,一是由于工业化发展,基本农田面积不断受到侵蚀,18亿亩耕地红线始终处于被突破边缘。二是家庭承包经营带来的分散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比低,农民多种大亏,少种小亏,不种不亏,大面积农田抛荒严重。三是,种业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中国虽然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库,但优质高产的动植物良种并不多,而且反对转基因呼声、品种保护不到位、科研成功转化机制僵化带来的科学家育种积极性不高,导致的农作物新品种短缺。

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的长期繁荣发展,需要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稳定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姓农、为农、助农的的“三农”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重要组织保障。要在人才政策、组织升迁等各方面给予主动到农村偏远地区支农助农的人才更多发展机会机会。精准扶贫是一项伟大的民族复兴工程,如何确保扶贫不返贫,是一道世界难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捍卫精准扶贫成果,确保农村永续繁荣昌盛。

创业
发表于 2017-12-14,更新于 2024-04-25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