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行业与市场

iNote-

一、 行业基本情况

行业监管体制

行业由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管理、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

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在该指导目录中,“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生物农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均列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鼓励类中。

2.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通过该文件连续锁定“三农”,其中 2016 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3. 《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方案明确通过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措施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4.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农办发(2011)54号】

意见中明确了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明确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指出了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措施。

5. 《农药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意见中确定了农药产业划定的结构调整任务,具体为继续调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加快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加快创制、开发和推广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推广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引导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发展。

绿色植保概述

1. 绿色植保的含义

2006 年3月,国家农业部在全国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其中把“绿色植保”定义为: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这一定义的核心是强调植保措施要与自然界和谐友好。

2. 推进绿色防控的意义

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绿色植保市场规模

1. 绿色防控市场稳定增长,未来空间巨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稻谷、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30312千公顷、24117千公顷、36318千公顷,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烟草、蔬菜的播种面积分别为4346千公顷、 1623千公顷、20899千公顷。农作物虫病危害严重,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治任务和难度加大。面对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各级植保部门加强了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同时,由于近期出现的“毒韭菜”、“毒豇豆”、“毒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以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对农药安全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及关注。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常年防治面积6210亿公顷次,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小菜蛾,棉铃虫,钭纹夜蛾,甜菜夜蛾和甘蓝夜蛾等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农药用量成倍增加而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化学农药的无节制使用,致使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2014年全国绿色防控面积9.2亿亩左右,生物农药占绿色防控市场88%份额,人工释放天敌、昆虫信息素诱杀等措施占12%。在生物农药种构成中,杀虫剂约占1/ 3,杀菌剂约占2/3。按每亩次生物防治成本40元计,一年防治3次计算,绿色防控市场规模1104亿元。

2. 有机农业市场需求旺盛

截止2015年6月,中国认监委公布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13113张,相比2014年同期的不到1万张,增长率超过30%。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统计的数据,中国的有机认证土地面积达到200万公顷,即3000万亩,但这还不到我国可耕地面积的1%,而欧洲的平均比例是3%,有机产业发达的瑞士等国家甚至超过8%。以所认证的有机土地面积 3000 万亩中,扣除野生采集和牧场部分,约有 30% 是有机种植基地,则达到 900万亩,按照每亩1000元/年的植保投入,则其市场空间达90亿元。

据 MicroMarketMonitor发布的《全球生物制品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正以每年2%左右的比例下降,而生物农药的使用量则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政府和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安全,使得种植者寻找新的环境友好方案来对化学产品进行替代或者补充。中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增速将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影响绿色植保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 有利因素

1) 政策导向明显,行业加速良性发展

“生物产业、生物农药”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高新技术,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绿色植保、生态农业是未来政策扶持的主流方向。

我国最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植物保护产业相关政策,都传导了共同的政策信号,如:鼓励发展高效、安全、经济、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加强行业准入管理,扶持优势企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技术创新等,这些政策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促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 市场需求稳定,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支撑绿色植保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植保市场,我国绿色植保行业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从长期来看,以下因素将对我国绿色植保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我国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多层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实施省级涉农资金管理改革和市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改进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产品消费升级。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更加注重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满足人们追求天然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符合消费大潮流,是顺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蔬菜水果产品市场竞争的焦点,绿色植保是从源头解决蔬菜水果的污染问题,是防治技术发展的崭新阶段和必然趋势,与传统的防治技术相比更强调与自然界的协调、不形成污染源,以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提高生活质量。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结构的调整成为害虫绿色防治产品需求的最重要拉动因素之一。

高毒化学农药的退出将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自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铵等 5 种高毒农药在农药生产中使用,从2011年6月 15日起停止受理另外22种高毒农药新增田间试验申请、登记申请及生产许可申请等。高毒农药的退出直接形成巨大的替代市场空间。

2. 不利因素

1) 我国在绿色植保体系与模式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在绿色植保体系上,我国存在着科研工作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科技管理、产、学、研相分离,使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成果;二是农业科研立项中缺乏市场导向;三是植保科研立项中咨询专家代表面窄、社会参与度不足;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对绿色植保科研的参与度不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逐步完善绿色植保体系的模式,做到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实现政府重视、法制先行、投入充足、机构健全、技术支撑、设施保障。

2) 绿色植保产品推广面临困难。

在经济上,使用绿色植保产品防治病虫害成本较高,其成本一般是普通化学农药的2-4倍。在效果上,绿色植保产品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反应较慢,产品的质量保证期较短。在技术上,绿色植保产品的使用需要配套相应的技术培训,对使用时机、方式、用量都有更高要求,在应用层面不能得到用户的普遍接受。

二、行业风险特征

绿色植保行业与化学农业行业存在竞争关系

绿色植保产品具有高效、安全、无抗药性等优点,在传统 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及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绿色植保产品与化学农药为互补性的差异化竞争关系,在不同的防治领域各有优势,绿色植保产品在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在无公害农业方面,绿色植保产品与低毒化学农药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在普通农业方面,化学农药具有明显优势。

生物农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2015年下半年,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21个省(区、市)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药市场监督抽查,重点抽查了蔬菜、果树、茶树、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所用农药产品,抽检生物农药52个,合格的2个,合格率为3.8%,生物农药中违规添加克百威、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化学农药。

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绿色植保行业仍处于起步发展期,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化能力尚存不足,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技术推广中耗时耗力,企业在发展中都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做后盾,才能使得有潜力的产品有效实现产业化,真正实现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以及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种植效益和保护环境。

创业
发表于 2016-06-21,更新于 2024-03-28 阅读量: